我科是由云南省一流的超声老专家李镇华教授、丁龙垲教授创办,并由龚腾升、向莎利等历任科主任经多年发展及不断努力,积极充实人员,更新设备,提高医疗人员专业诊疗技术,严格控制医疗质量,现已成为具有一定规模,实力雄厚,超声诊疗水平及项目处于省内领先地位,在省内具有相当影响的集医、教、研为一体的专业科室。
一、先进的诊断设备:
我科室自60年代在云南省率先开展A超诊断,并于1981年引进了云南省首台黑白B超诊断仪,到现在,科室已拥有多台高档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其中Acuson Sequoia 512、GE Logiq 9及Aloka SSDα10机型在国内都处于领先水平,并准备再更新扩充医疗设备以适应国民对医疗的需求,努力解决“看病难”的社会问题。
二、合理的人才配置:
我科室现阶段人力资源较丰富,科室在编教医师17人,回聘老专家2人,其中正高5人,副高1人,中职5人,初职8人,均为本科及研究生以上毕业,其中硕士研究生导师2人,人才梯队合理,适应将来科室的可持续性发展。我科室先后有多人担任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云南省医学会超声分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云南省超声医学工程会会长、名誉会长、副会长、总顾问及中国超声医学会、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专业委员,云南科技协
...(查看科室全部简介)
会委员;多人任《中国超声医学杂志》、《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临床超声医学杂志》等多种专业杂志、期刊的编委,在省内外有较高的声誉及影响力。
三、一流的医疗质量:
我科超声诊断水平始终处于省内领先地位,深受省内广大患者的欢迎及好评。每年检查超过50000人次,并呈逐年上升趋势。在患者大幅增加的情况下,我科室严把质量关,阳性率及定位定性准确率均远远超过云南省三级甲等医院超声诊断的质量标准,为临床一线提供了可靠的影像诊断依据,极大的减轻了患者的负担,为患者的治疗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四、优秀的教学水平:
作为昆明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的超声诊断教研室,教学工作一直是我科室重点工作之一,全体教师有较强的教学意识及教学能力,严格教学纪律,注重教书育人。每年完成了昆医临床医学专业及影像专业,海源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及影像专业的《超声诊断学》教学任务。在每年的教学任务都有所增加情况下,所有大课均安排副高以上职称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授课,严把教学质量关,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中多名教师获得昆医教学比赛一、二、三等奖。
我科还承担着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硕士研究生导师对研究生的培养尽心尽力,指导有方,每年培养出数名优秀的硕士毕业生,为超声专业的队伍的人才培养及梯队建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我科多年来举办了多期超声新技术国家级及省级继教学习班,邀请国内外多位知名专家学者前来讲学,我科还多次承办国际国内的学术会议,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
我科还是培养进修医生的基地,二十余年来为我省各地州市县培养超声医师数千余人,为我省基层医院的超声诊断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现在每年都能吸引大批基层医师来我科进修学习。
五、领先的特色专业:
我科作为云南省领先的超声诊断专业科室,不仅在腹部、小器官、外周血管、腔内超声、超声介入等基本检查拥有肯定的质量保证和广泛的声誉,还积极开展新技术,极大的丰富了超声诊疗范围及提高了超声诊疗水平,为临床拓展了新的检查及治疗手段。
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先进的诊疗技术往往能体现一个科室的诊疗水平的程度,我科室在云南省首先开展肝脏、胰腺、肾脏、甲状腺及乳腺等器官的超声造影技术及超声引导下的肝癌射频消融治疗。
(1)、超声造影技术属于超声新技术,是对传统超声的延伸和发展,在国内也仅有少数医院能够开展,可用于全身多脏器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对进行科研具有重要意义。超声造影可实时显示组织器官血流灌注情况,得到实时的造影增强类型,对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极大。特别是对肝癌非手术局部消融治疗适应症的选择、术中引导穿刺和术后疗效评估等方面有重要价值。超声造影可显示肿瘤血管的数量、结构和分布,将推进肿瘤血管的研究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超声造影检查具有安全、简便、重复性强及价廉等特点 ,临床应用价值很大,并将对超声专业的学科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2)、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肝肿瘤是一种微创的局部治疗方法。肝肿瘤易复发,临床上迫切需要一种随着肿瘤的复发和转移,能够及时进行多次反复治疗的方法。射频消融通过欧美国家8年来的应用,证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肝肿瘤的方法。这种方法在我国主要是用于不适宜手术切除的患者,为这类患者的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隐藏科室简介)
该科室专家出诊情况
4月3日
星期四
4月4日
星期五
4月7日
星期一
4月8日
星期二
4月9日
星期三
4月3日
星期四
4月4日
星期五
4月5日
星期六
4月6日
星期日
4月5日
星期六
4月6日
星期日
4月7日
星期一
4月8日
星期二
4月9日
星期三